7月16日,在山東壽光市魯清石化項目建設現場,由三一重工研發制造的4000噸履帶起重機SCC40000A順利完成了第4座千噸丙烯塔吊裝,該項目最大最重的部件完成施工。據了解,該項目是國內首條橡塑一體化生產線,《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》重點項目,總投資160億元,建成后聚丙烯等系列產品將突破國外壟斷,由傳統的資源型企業發展為全國重要的橡塑生產基地。

SCC40000A是三一與山東海灣吊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施工需求,自主攻關研發的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,最大起重力矩90000噸米,最大起重量4000噸,擁有20余項發明專利。三一裝備研究院大噸位產品所項目經理張揚介紹道:“我們獨創了主機四履帶八驅動,加上120米長的紅色人字型雙臂架及超起桅桿、配重、吊鉤,占地將近3000平方米,這臺起重機要用150臺載重30噸的卡車才能全部運走。”

這種體量的履帶起重機,是機械裝備行業中技術最復雜、制造精度最高的產品。山東海灣吊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利民說:“目前國外沒有如此大噸位的履帶式起重機,我們這臺是最大的。”

從改革開放到本世紀初,我國在大噸位履帶起重設備的研發制造商還滯后于市場需求,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。2004年三一率先研制出國內首臺400噸履帶起重機,隨后中國大噸位履帶起重機技術開始突飛猛進,不僅讓國外設備昂貴的價格歸于合理,市場砝碼也開始向中國制造加力。

裝備制造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超大型起重設備不僅對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有著直接的支撐作用,也帶動了材料、鑄造、液壓、電氣等相關產業技術的發展,支持國家規模經濟的快速進程。曾有觀點認為,不一定非要將核心技術都掌握在自己手中。又或者,用市場和資源可以輕易“換”來技術。然而,歷史經驗表明,嚴重依賴進口不僅會喪失發展根基,還將危及國家產業安全。加強核心技術攻關,是歷史的告誡,更是中國加速邁向制造強國的必然選擇。

“真正的大國重器,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。”這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支柱,也是中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氣和信心。從傳統的制造領域,到世界的制造前沿,中國裝備制造已經今非昔比。全球最大噸位履帶起重機令人矚目,它不僅僅實現了真正意義上“中國制造”對進口履帶起重機產品的全系列替代,更奠定了“中國制造”在全球的標桿地位。

來源:三一